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媒体聚焦

多国创新青年角逐 iCAN大赛 中国队夺冠

作者:孙照彰 | 来源:科技日报 | 更新时间:2018-06-28 | 点击数:

MAIN201806271723000118959196186.jpg

孙照彰

6月23日-25日,2018年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国际总决赛在香港科技大学举办,中国、德国、法国、日本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23支队伍参赛。来自中国代表队北京科技大学牛亚锋团队的Aeroband空气拨片项目和德国代表队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Heat IT项目斩获一等奖。

香港创新科技局副局长Dr.DAVID CHUNG在开幕致辞中表示,感谢iCAN大赛点燃香港的“双创”热潮,香港愿意为人才提供支持,要促进香港和内地的科技文化交流,和世界的科技文化交流。

据了解,夺冠的北京科技大学牛亚锋团队的Aeroband空气拨片是一款体感音乐类智能硬件,通过蓝牙和手机App连接,便可让每个人轻松上手,弹奏吉他、尤克里里、架子鼓,感受玩音乐的快乐。

德国代表队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Heat IT项目是一个智能手机的外接设备,以手机作为供电设备。设备采集的数据配合专属的手机应用进行数据分析,利用浓缩热量来治疗蚊子叮咬、黄蜂蜇伤和疱疹等,并且具备UV光传感器、酒精测试仪和温度计等功能。

aa951a381a7f49dd04a6ddae038ef057.png

另有来自中国、德国、瑞士的4支团队分获二等奖,其他入围决赛的17支团队,分获三等奖和优秀奖。

大赛还有众多世界知名企业代表参加,包括博年集团、阿里云物联网、Realmax、中电港、Xfab、大疆、汇丰银行、中国银行等。

立足教育,注重实践,引导原始创新

iCAN大赛于2007年在北京大学发起,至今已覆盖30多个省市,累计600余所院校的30万名选手报名参赛,作为国内外一个无固定限制、鼓励原始科技创新、基于物联网的半导体传感器、芯片的科技创新领域的国际性赛事,始终鼓励原始创新,参赛选手的作品都是学生自主原创的,可以演示和操作的创新应用系统。

2010年iCAN形成赛课合一的创新教育模式,带动学生创新能力与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,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与产业的融合。2016年iCAN“创新工程实践”课程发展成为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慕课,在全国382所学校选课系统中上线,选修课程学生超过10万人。

6月24日的开幕式上,大赛与阿里云物联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共建高校和科研院所物联网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。

聚焦产业,培养人才,助力产教融合

iCAN联盟经过数十年的沉淀积累,目前不仅拥有多家具有国内顶尖科研创新水平的理事单位,其中包括北京大学、香港科技大学等多家知名高校,也得到了博年、阿里云、Realmax、中电港等国家自主创新科技企业的支持赞助,形成了以大赛为载体,以人才培养为核心,聚焦优秀项目,对接外部投资,实现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的iCAN生态链。此次在香港举办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,充分发挥了iCAN在双创领域的国际影响力,将多所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高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汇聚在香港,构建国际科技创新领域的交流平台。

物联网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,是一带一路信息化的重要技术手段,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。iCAN大赛也正加速探索发展物联网、打造协同创新平台、抢占物联网发展制高点、争创先发优势,致力于打造一带一路物联网创新产业多元合作链,以创新创业为抓手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全方位、跨领域的全面合作。

在本次决赛颁奖仪式上,iCAN大赛与南京市江宁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双方将在人才培养、产业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。iCAN将为江宁区创新创业输送新鲜血液,提供优质项目,推动地区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。

放眼国际,开放共享,服务一带一路

2010年,iCAN大赛发展为国际性比赛,先后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。

香港拥有雄厚的科技基础和众多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科技人才,是我国实施创新一带一路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。

iCAN国际联盟以举办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,力争打造连接香港与内地的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平台。

iCAN大赛还参加了中国科技周、德国汉诺威博览会、美国CES等国际著名科技活动,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道亮丽的iCAN风景线。

2018iCAN大赛官网正在报名中,中国区总决赛将于10月份举办,优胜团队将有机会奔赴德国参加2019年国际赛决赛。

原文链接:中国科技网-科技日报

(责编:孟婍、李文慧)